聚焦儿童立场的自我管理教育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7-07 20:39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聚焦儿童立场的自我管理教育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李岚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重要阶段。国家教育部提出做好科学幼小衔接,其实质就是要以儿童立场与孩子进行深度对话,这与我们以儿童为核心的主张不谋而合。

学会“自我管理”是幼小衔接的基础也是成长的必修课,因此我们从环境滋养、生活管理、课程建设和家园协同这四个方面帮助儿童一起捋清思路、形成习惯、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

一、环境滋养,无声的资源变成有声的提醒

环境作为“潜在课程”可以滋养儿童的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物品管理以及游戏和学习的管理。

比如我们的一日生活流程图,小中大班以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小班用儿童自己生活的照片,中班绘画,大班时间加表征,这是我们和儿童在探讨中形成的,并且回归到环境当中去,作为对儿童管理自我生活环节的一种提醒。以环境滋养时间管理,我们还运用了观察沙漏、认识时钟、了解日历等多种策略。

教室里的图书区、积木区等活动区域是儿童自己设计和规划的。儿童对户外环境进行识别后,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开展游戏的场地。

不同年龄段可以用拍照、绘画、文字、图文并茂等不同的方式制作标识,有助于整齐摆放材料、缩短收区时间,取放实现“全自助”;区域材料和户外场地的材料投放和增减都是开放、自主、支持的。

基于儿童实际的游戏和学习情况,我们还留了一部分的白,他们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来作安排。

儿童参与的、有故事的环境让无形的规则变成有效的执行,让儿童将自我管理内化为一种自我认知、一种习惯。

二、生活管理,是一件值得深度探究的事情

怎样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儿童进入小学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小班儿童入园时,就会根据老师提前发送的视频介绍和路线图,尝试独立入园,做计划,开始一天的生活。进入中大班,基于这些经验,我们进行了更多尝试。

我们从每日签到入手,儿童入园后,独立测量体温看时间,并且记录下来。签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签到本、签到册、签到墙,有了签到环节以后,儿童迟到的现象明显减少。

幼儿园的散步活动一般都是随意的走走看看,而我们非常注重儿童对生活中的细节管理,我们将散步活动的路线交给他们自己规划、设计、绘制。每个班级都会设置多条路线,每个班级也有自己独特的路线选择方式,有的用散步转盘、有的用散步计划、有的用场地自选法。

提前报名并安排天气播报员,每周进行天气、气温和温馨提示的播报,儿童可以据此合理安排出行的方式、衣物增减和喝水运动计划。

每月月初通过谈话活动了解本月大事,月底以绘画方式进行回顾。

通过毕业倒计时活动,感知生活的倒叙与流逝。

我们通过让儿童参与时间管理和自我服务,不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管理自我生活的能力。

三、参与劳动,让自我管理课程建设回归儿童本真

我园将每周一下午设定为劳动日,并根据儿童主动构建的劳动活动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劳动日管理课程。

劳动日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儿童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价值。

劳动日刚开展时,儿童的表现是敷衍、聊天、游离、发呆,老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随意的状态后组织儿童进行探讨。

通过回顾和讨论,儿童初步确定了三种解决方式:确定劳动任务、制定劳动计划、根据劳动区域和复杂程度适当调整人数。

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个新的角色——劳动管理员,管理员这个名字是儿童自己取的,与我们成人理解不一致,是由儿童自己投票、轮流的方式产生。

管理员和劳动中的儿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去实现更好的自我调整,自我评价。

评价标准和评价记录都是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这是第一次评价记录,记录方式不够清晰。

儿童重新将评价量表细化和完善,制定了物品整理评价表、卫生打扫评价表和菜地管理评价表。

劳动日的常态化开展的确促进了儿童一段时间的积极状态,但是客观来说,扫扫擦擦本身其实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渐渐地,一提到劳动日,儿童开始叹气和抱怨。

老师尝试鼓励儿童不仅关注劳动这项技能本身,还要去关注劳动背后渗透出的优良品质,开始讨论什么是劳动,寻找身边劳动的人,感悟家人的劳动,探究儿童自身还可以做的劳动等。

所以,儿童参与到更多的劳动中去,比如:帮助后勤阿姨搬运肥料、准备美食日活动、搭建戏剧节舞台等,在这些多样化的劳动课程中去发展为自我和他人服务的优良品质,去体验、享受劳动过程的快乐,去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劳动。

劳动日管理课程的建设还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主动思考、收纳整理、问题解决等经验都是儿童基于自己的真实问题、自然而然获得的,由此生发出的劳动管理课程也成功让儿童的自我管理回归本真。

四、家园协同,为儿童提供更优化的自我管理共育环境

我们通过“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家长工作坊、一对一交流等一系列举措重点指导家长为儿童入学准备的科学的自我管理措施与方法。

家庭教育对这些方式作出了肯定,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家庭管理生活中。比如家庭周末出游计划:儿童和家长共同制定周末出游计划,儿童参与路线的选择、物品的整理收纳和出游后的经验总结。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始终坚持双向衔接,才能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自我管理共育环境。

儿童立场下的自我管理教育其实就是一个习惯和能力养成的过程,儿童逐步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计划,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最后,我想说,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只要我们始终站在儿童立场,以环境滋养、生活管理、课程建设和家园协同四个方面助推儿童自我管理教育的发展,我们的行动就会有正确方向,从而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过渡,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