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出乐趣
马边县荣丁镇中心幼儿园 阿扯阿能
一、 案例背景
我们班是混龄班,有这样一名幼儿,年龄在班上他是最大的一个,但就是不爱说话,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自己有需求不会表达,也不会找同伴帮助。我开始注意到他,在课堂上不会跟老师互动,注意力也不专注,玩游戏自己玩,不会跟别的孩子交流。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自从“学普”工作推进以来。我每天会用空余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故事,听听音乐,做做游戏,总之,就是想让他们能主动表达,一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每次讲完故事,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好朋友,大家谈一谈,听完故事后的感想,讲一讲故事里发生的事情。我观察到只有依林从来不会和小朋友组队,他会默默的抬上他的小凳子,坐到教室的角落里静静的看着他们又说又笑。 我觉得我应该主动的,又要不着痕迹的让他体验一份来自我的关注。 于是主动和他结对,虽然他不是很愿意,但是还是默默的接受了,我邀请他和我一起玩拍手歌的游戏,他虽然没有念儿歌,但是手上动作还是很配合的。离园的时候,我主动把他叫到队伍的最前面,让他把手伸出来和我接了个掌,对他说:依林明天见。他欲言又止的望着我。我知道他也想和我说什么,但又害怕。于是我轻轻捏了捏他的手,我能感觉他也轻轻的捏了捏我的手。对于内向的孩子,只有这样先互相观望着,观望着……
案例二
依林性格内向,不爱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也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但是他又非常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他的目光总是追随着老师的身影,有时和老师的目光一对上,又会马上把头偏向一边,于是有一天我悄悄的拉着依林的手说:来,老师有句悄悄话要告诉你哦,慢慢的依林和我亲近起来,我会问依林,你有悄悄话告诉老师吗?有了前面的基础他渐渐愿意和我讲悄悄话了,谈话的内容也变得丰富了。
三、案例分析和策略
(一)给予畅谈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所以我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应该有自由交谈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和依林说悄悄话正好也给孩子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让他愿意听,主动说。
(二)拉近师幼距离
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通过悄悄话、和幼儿交流的形式,让依林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友好,就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三)家园同步
通过与家长沟通,平时在家多与他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多带孩子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交流、玩耍。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更离不开家长。我们都要多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在家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鼓励支持幼儿大胆的说,在园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多给幼儿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简单的微笑、用爱温暖孩子的内心,给孩子一种亲近感和安全感,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他的第二个家。同时,鼓励引导他习常用礼貌用语和同伴一起交流,坚持每天主动和老师问好。
四、案例反思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好幼儿在园的情况,一起努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该幼儿在家长配合下,在老师的鼓励、表扬、支持、帮助下,他慢慢地能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了,教学活动中,也能和老师互动,同伴之间游戏时,他也渐渐乐于参与了。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去关注每一个幼儿,用我们的怀抱去温暖每一个幼儿,让孩子们都有安全感。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独立自主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他们有时也需要一个安静独立的环境,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在教室里尝试创设一个独立,相对自由的,隐秘的私人空间--悄悄话屋,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悄悄换屋,让孩子们自由畅谈 ,“讲”出乐趣。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