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沐川县幼小衔接经验分享
为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我县各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一、转变观念,以幼为本
至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来,幼儿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展研讨,在交流碰撞中改变教师固有的陈旧观念,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理念。一是改变幼小衔接只是大班年级的工作,甚至只是大班年级下学期的重要工作的认知,重新树立了幼小衔接入学准备教育应是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的理念。二是改变幼小衔接应更注重学习准备和身心准备,而轻视或弱化生活准备、社会准备的固有经验。三是入学准备从教师本位转变为幼儿本位,更加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更加注重幼儿的发展与变化。
二、入学准备,全程渗透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园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特别是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小学是什么样的?小学里有什么?小学生在学校里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好玩吗?……”这些疑问让幼儿对小学既满怀期待又隐隐不安。为了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积极开展主题教育《要上小学啦》,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与幼儿共同交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正面引导,强化入学期待,减少消极情绪,让他们信心满满的感受入学的愉悦。
三、双向互动,联合教研
我们改变往年幼儿园向小学单向衔接的方式,改变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今年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过程中,探索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联合教研机制。如今年3月,实验幼儿园与沐川县幸福小学开展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由小学教师现场观摩大班教学、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三部分组成。
幸福小学老师观摩大六班杨柳老师数学《一分钟》,王娜老师大班语言《绕口令:老鼠老虎破花鼓》,让小学教师感受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特点与方式。
幸福小学魏军老师以《夯实基础,科学衔接》为题,提出了实现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一是引导幼儿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其思维深度。吕世容老师以《为孩子成长护航》为题,从幼小衔接两大板块、初入学学生状态、科学衔接避开误区、科学衔接把握核心、树立规则意识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分享经验。
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儿童为本,科学衔接”的话题开展互动研讨,寻找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异同点、聚焦点、融合点。
四、走进小学,真实体验
为了让大班幼儿感知和体验即将踏上的小学学习生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各园带领孩子们走进小学生的课堂,感受小学生课堂和幼儿园的异同,观看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感受小学生的运动方式,参观舞蹈、音乐、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室,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异同,对小学生活产生好奇和向往。
五、家长课堂,达成共识
各园积极主动了解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困惑及意见建议,建立有效的家园协同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开展家长课堂,邀请小学优秀教师向家长分享经验,在“去小学化”的同时,帮助家长正确科学认识幼小衔接,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在实验小学张晓慧副校长专题讲座《阅读——丰厚幼儿生命底色,助力幼小衔接》中,家长了解需顺应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生长。在幸福小学张琳副校长专题讲座《给孩子起飞的翅膀》中,通过孩子上小学适应与不适应的表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向家长们强调习惯的重要性。在实验二小德育主任王卫红老师专题讲座《给孩子最好的爱》中,家长明白了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如何培养孩子好习惯,会用积极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五、延时服务,合理安排
幼儿园还充分利用延时托管服务这一时段,合理规划,嵌入幼小衔接内容。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计划性、专注性、社会交往和规则意识;在集教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幼儿身心准备等,让幼儿随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等;在体能运动中帮助幼儿建立身体和心里准备,养成坚持、克服困难等学习品质;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收拾整理书包、系鞋带、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等),通过多活动、多渠道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
科学的“幼小衔接”应通过家、园、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构筑一条愉快迈向小学生活的“缓坡道”,使他们拥有更幸福的童年。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县将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加强实践,不断求索,为儿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