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24年教科研工作要点
2024年,乐山教科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坚持“研究、引领及服务”工作路径,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打好“四场攻坚”,用教育家精神,努力构建提质增效的教科研嘉生态,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乐山教育实践,为乐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一、坚持党对教科研全面领导
(一)发挥教科研党组织堡垒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中央省市教育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成才观。
(二)强化教科研党组织品牌建设。党组织书记带头,党员干部主动示范,全体党员争当模范,做教育守正创新设计师、课程思政先锋队、积极学习带头人、服务团队参与者、学术团队示范者。
二、促进常规教研提质增效
1.做实常态精细教研。一是组织高三“备好考、命好题、考好试”工作,举办高三学科备考研训活动,运用大数据开展质量监测与集中阅卷,召开“调考”质量分析会,引导学校基于证据的管理、教学、学习对标改进,抓好临界生和优尖生工作;二是做好高一高二系列学科教学改进指导与研训活动,积极组织参与“跨区域联考”,开展选科走班生涯指导;三是对高中实施一轮教学视导,引导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有效教研、教学改进与精细管理;四是开展系列优质课与论文评比推动教学评一致的“四新”改革;五是强化高考命题的研究与指导。
2.推进学校精细管理。推进学校优化教学研究与管理体系,推进“三备两研”备课制度,优化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科学训练与精准辅导管理,实现学教评一体化的高效教学;强化学生三自管理,通过学校、年级、班级推进激情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服务的优良学习状态;抓好培优补差管理,实施课内分层教学,课外同步拓展的培优机制,对重点学段、重点学生的重点学科实施精准培补工作,推进C9、双一流、一本、本科临界生的精细管理;做实拔尖专项管理,支持高中学校开展高考学科竞赛、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建立教育行政-教研-学校-年级组一体化的管理与指导体系,做实过程与结果评价与改进管理;做实增值评价管理,优化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坚持“入口定出口”“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原则,做到看基础、看发展、看变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增值性评价。
3.扎实开展“四新改革”。大力建构研创新课堂,推进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素养导向、学为中心、深度思维”研创新课堂,运用课改项目带动方式,举行高中全学科的高效新课堂展示活动,推进研创新课堂合格学校建设;建设优势学科基地,基地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借助省示范校评估,引领高中各校各学科教学向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孵化特色高中;扎实推进“新高考”,成立“新高考”专项研究小组,指导学校完善“新高考”实施方案,并对其生涯规划、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指导。
4.持续做实拔尖人才培养。依托高中三年攻坚计划项目,开展拔尖学子培育,依托优尖生培养教研工作组,有效指导创新人才培育,实施60名磨尖与600名培优行动,开展乐山市“科技创新英才学院”冬令营、夏令营活动。指导乐山一中、县域高中和民办高中建立相应的创新强基班,指导、支持沐川中学和马边中学举办“乌蒙强基班”,形成全市“1+N”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态势;领军教师培育,开展第三期高考种子教师封闭式训练,引导新生代名师、骨干教师完成高考“六个一”任务,做好高中研导委的规范管理与培养,同时做好高中教师全员提升;做好领航校长培育,发掘有领导潜质的高中管理者及教师,开展系列个性化领导力与执行力培养,举办高中校长管理论坛。
(二)做优义教均衡与品质提升。一是优化常态课教研,以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常态课效益提升为抓手做好研校联动的常态教研,推进教学评一致的学校教研组制度建设,关注教学业绩优的“教学能手”专业成长。二是持续推进“三新”落地,以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为抓手,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系列比赛活动,构建一批双减提质“嘉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多元课程建设,构建一批五育并举“嘉课程”;以争创领航学校为机遇,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嘉学校”;以乡村振兴为方向,发现并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小微学校,助力民族地区教育。三是以质量监测促进提质增效,组织开展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开展体育、美术与英语口语的中考评价探索,把监测结果作为引导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落实“双减”的重要手段;以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评审为导向,完善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评估方案,形成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唯分数的评价机制。四是以素养展示促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坚持开展语文、数学、科学、道德素养、编程展评活动,艺术、体育开展各类展评活动,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科社团(学科强基社团和科技创新社团、STEM活动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的学生。
(三)做精学前普惠与保教质量。一是坚持常态教研抓基点,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为指导,结合“幼儿教师保育教育基本功大赛”赛后展评等,开展系列研训、交流分享活动,组织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自评指导与评价工作。二是坚持层级教研抓重点,根据市域幼儿园发展状况,优化层级教研架构、丰富内容体系、细化教研要求,有重点的开展聚焦小专题的针对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教研重点问题的解决、凝炼并推出一系列教研成果。三是坚持专题教研抓难点,扎实开展省级课题《课程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评价实践研究》,推进幼儿园对“课程”“质量”“评价”等难点问题的深入认知与实践。深入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2.0”行动要求,助力彝区儿童坚实迈向未来。
(四)做亮职教特教三教改革。一是科研引领,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将职业教育教改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指导教学实践,推进中职高效课堂建设,推动十四个省级教改项目成果孵化。二是研训一体,教研与师训融通,以专业(学科)教研活动为平台,通过主题教研、专题巡讲、听课评课、网络教研、赛课等方式,探索“菜单式”“订单式”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以赛促改,常态性组织开展五大赛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外语课程思政比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优质课展评、学生技能大赛),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嘉课”案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四是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无纸化题库建设和更新工作,组织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融媒体教材、地方特色教材,以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
(五)做好特教教研平台建设。广泛调研,摸清全市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形成全市特殊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分析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开展的着力点,通过教师赛课、教学经验总结评选等活动,为师资培训、教师能力提升搭建平台。成立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委员会,构建常态性教研机制。与市残联、资助中心等各方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打造重点项目,助力特殊教育发展。
三、推进“双减”提质做好五育加法
(一)做好立德树人加法。推动中小学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步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中小学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构建覆盖中小学各学段、科学合理、点面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思政课资源建设,开发一批思政课优质教学案例,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优质课展评”活动,遴选推出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精品课”。推动思政课课题研究,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以及思政课程资源建设等研究,带动一批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做好科技创新加法。推进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地理等科学类课程的综合教研,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深化中小学科普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研究。举办“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评选活动、“科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制《乐山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指导意见》,开展科学素养监测。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提升科学教育工作质量的创新机制和路径。
(三)做好以体育人加法。指导学校践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学会、勤练、常赛”,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体育素养提升、体育实践活动普及、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评价机制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研环节衔接贯通。
(四)做好以美育人加法。指导学校把美育贯穿整个育人活动,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在建筑空间、景观环境、顶层设计、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一切教育场景中,努力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分学科推动制定美育教学指引,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五)做好劳动教育加法。指导学校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推进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总结提炼推广乐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等,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乐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实施模式。
四、推动教科研系统治理
(一)推进三研融合与科研兴教。一是用研究的方式工作,以调研为起始点、教研为落实点、科研为创新点,推进“三研融合”,张扬教育科研“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功能,引导教研员以科研带教研,深耕一个学科,做实一个项目,产出一批成果,提升教研品质。二是课题研究扩量提质,把重大课题与小微课题相结合,把课程教学研究与教育中宏观研究结合,持续推进课程与教学优化行动,构建素养嘉课堂、素养嘉教学、素养嘉学习模型,开展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多形态并存的“嘉课程”研究;做好教育政策本土化、区域教育发展相关中宏观研究,省级课题立项结项数量有新增长。三是培育优质科研成果,对标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要求,积极开展从实践到成果凝练的有效培育指导,围绕成果表达完成两次重点成果集中培育推广;突出国家级课题“基于研创学习的中小学课堂变革实践研究”成果提炼、转化、推广工作,力争研究阶段成果获奖和2025年省教学成果申报获奖数量奖次有新突破。四是强化科研保障建设,教科所培养好教育科研专业人才,区县教育科研配齐专业科研人员,抓实名校科研教育科研示范点,扎实开展课题与项目的立项、开题、中期交流、结题结项、成果推广等过程管理与指导,把教育科研开展情况及成果评审结果按5%—10%比例纳入学校、区域评价指标。
(二)推动研训融通与队伍建设。一是完善市县校三级教师研训制度与管理体系,使研训实施更通畅,建立一批省市县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训基地,使其成为校本研修与跟岗研修的重要支撑。二是深度推进“师训与教研、科研”融通,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一支上课好、会提质、爱研究、善传播的嘉派教师研训师团队,建立市级教师研训专家库,开发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研修课程。三是开展教师研训品牌建设,创新性地实施好乐山市优秀梯级教育人才、班主任、校长、领航人才、青年教师等研训项目,强化市、县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动态统筹管理,打造基于行动学习的乐山教师校长研训品牌。四是争取国培资金开展有效研训,力争出国培之乐山经验。
(三)推动教科研联动与自我革命。一是明确教科研机构定位,根据新时代教科研工作要求,以做好“四个服务”为目标,以“研究、引领及服务”为路径,使教研部门成为区域教育发展“智库、引擎”。二是优化教科研工作机制,强化新技术下的教研、科研、监测、培训融通的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教科所与县区和学校的工作联动机制,鼓励支持教研员蹲点基层学校,为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指导课题研究;建立薄弱区域、薄弱学科优质教学支撑机制,推进城乡教研机会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学段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同步发展。三是优化教科研工作团队,优化研究科室设置及功能,明确教研员专业标准,建立教研员准入、考核激励、专业发展、“回炉学校”机制;建好区域学科中心教研组,建好普通高中、初中和中职学校专业研导委,充分发挥其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和评估的功能。四是优化研训员专业成长,引导研训人员立足课堂深耕学科课程教学基础上,从单一型学科教研向复合型教育研究转型,力求有思想、有成果、有影响。充分发挥研训人员工作室引领作用,让研训人员自主创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引领活动;持续遴选教研员眼中的“嘉课”;积极推荐教研员参与名优教师选拔和选派教研员参与教师“国培计划”等培养活动,引导研训人员专业阅读,广泛借鉴,迁移创新,让更多教研员在学术创造期“专业自觉、学术自信”。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乐山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4年3月13日印发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