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解读】乐山市中小学德育工作“15510”行动计划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03-09 11:02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特 点,遵循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培养学生 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重点,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15510”行动计划

  1”是指“一个根本目标”:全市中小学校要紧紧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

   “5”是指“德育工作五条基本路径”: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和全社会德育。

     1.全员德育。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学校要成立由 校长挂帅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组织主导,共青团少先队参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实施,家庭社会联动的全员德育工 作机制。要明确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2.全科德育。强化全科德育理念,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特别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 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要求,开发每 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推进德育课、班团队课及各类专题教育等 课程资源整合,将公民意识、时事政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劳动教育等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学校要立足时代特征、地域 特点,深化课程改革,开发独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3.全方位德育。各中小学校要凝练体现办学特点和传统的校训、校歌、校旗、校徽等,加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建设, 运用通俗化、生活化、具体化的语言,凝练学校文化精神,塑造 学校文化品格。要加强班级建设,实现人文化、民主化管理,增 强班级凝聚力。要做好校园育人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现代 化提升工作,将学校文化基因、精神品格植入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一砖一石、一角一景之中,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4.全过程德育。要科学贯通学段,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时效性要求,细化各学段德育工作目标,逐层递进,促进学生 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要实施全过程精细化德育,制定严格 又适度的校园学习生活规范要求,小学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中 学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等职业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 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各地各校要采用适合学龄、体现学 段特征的德育方式,坚决避免学段割裂、各自为阵的问题。

5.全社会德育。各地各校要坚持大德育观,建立宣传、民政、文化、司法、公安、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定期互动机制, 加强社会资源共享共建,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良 好社会氛围。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畅通 宣传引导、配合协调、保障帮扶等渠道,统筹整合各类德育平台, 凝聚各方育人力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5”指德育工作五种基本方法:抓养成教育、抓课堂渗透、抓活动载体、抓实践体验、抓品牌创新。

1.抓养成教育。重点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特点,通过班队活动、日常监督检查、表彰奖励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方式,推进《中小学生守则(2015 年修订)》校本化,将学校规章制度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发挥全市品格教育共同 体学校联盟积极作用,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实施品格教育。

2.抓课堂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好课时,不得挤占课时或挪作它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对 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方法、态度、探究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 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 养。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 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 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要培养学生 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还要加强 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教育。

3.抓活动载体。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用统筹的思想深化德育,推动德育工作本土化、资源化、 基地化;要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针对性强、切入点低、内容丰富的主题德育活动;要建设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要开展好入队、入团、入学、 毕业、成人等仪式教育活动;要坚持举办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校园节(会)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抓实践体验。改革传统说教模式,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全面加强体验式德育。各地各校要充分利 用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红色旅游、志愿服务等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身心 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时间规定,积极创设条件,满足学 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需求,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抓品牌创新。各地各校要依托现有地域资源、学校条件,积极探索德育品牌形成机制,凝练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 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德育模式。要善于通过德育特色、德育品牌 建设,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创建“一校一品”,全 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10”是落实指德育工作十项基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等十项基本任务

1.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 育工作的灵魂,处于核心地位,起到引领作用,要融入教育教学 全过程。一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上墙工作,做到位

置显眼,图文并茂。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纳入学校 宣传工作整体部署,在宣传形式上动静结合,多层次立体交互呈 现,做到师生全覆盖、校外延伸覆盖。三是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积极探索微 视频、微课堂、校园剧、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推 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认真组织 开展每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2.开展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要高度重视节日纪念日

活动的育人作用,防微杜渐,润物无声,从过好“我们的节日”,细微处渗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制度的认同。一是倡导过好民族传统节日。各地各校要发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积极功能,增强 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二是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集 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 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学校节庆文化建设。学校要设计好、规 划好、实施好校本节日,加强如运动会、读书节、艺术节、科技 节等育人活动载体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每年全市中小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

3.开展好读书教育活动。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以开展“学党史”活动为重点,以推进书香 班级、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家 爱校主题教育。各地各校要将读书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载体,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小 生故事会、中学生演讲会和主题知识问答等主题活动,推动全 民阅读、终身学习良好风气的形成。认真组织开展每年全市青少 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4.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建设。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 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各地各校要强化党建 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全面深化团教协作, 将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和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指标。健全学校团队组织、团队活动制度,团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由队员定期轮流任职。重视中学学生会、学生社 团的工作,支持和指导其发挥好作用。各县(市、区)要定期组 织开展好团队观摩活动,各学校要精心组织开展共青团、少先队 主题活动。

5.加强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各校要落实法治副校长,保证法治副校长履职到位,每学年举办不少于 2 次法治教育报 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禁毒防艾教育,有效预防未 成年学生违法犯罪。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多元 参与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在全市开 展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培训。加快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建设,标准化规范性运行。探索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分 析,通过专业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帮助学校和心理教师及时开展 心理筛查、危机预警及干预与转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工 作,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各类极端事件。继续开展市级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力争每年创建 2—3 所特色学校。

6.开展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 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指导纲要》,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和研学实践 教育。一是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 周不少于 1 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并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 家务劳动时间作出规定。二是要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研学实践 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实践基地、职业院校的实训场所、校外活动中心、工厂、农场等场地,全面开展“乐游嘉学”研学实 践教育。三是建立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劳动素养、实践能力、研 学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 参考。力争到“十四五”末,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批劳动实 践基地,每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场所。

7.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 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 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活动 阵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见建 设好”六好创建目标,推动每一所学校努力建设秩序良好、整洁 美观、和谐人文、富有特色的“文明校园”。力争到“十四五” 末,实现市县两级文明校园全覆盖。

8.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德育骨干队伍。开展中小学德育校长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的培训。 二是抓好班主任队伍。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 定》,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班主任工作考 核机制前提下,逐步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并在学习进修、表彰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班主任。继续抓好班主任的学习 培训,为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团队干部队伍。选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青年教师担任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支持团队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抓好德育教科研队伍。市县两级教科研机构,要配备德育教研员,专业引领德育课程建设,实施一批德育研究课题,不断探 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和方法。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9.加强育人共同体建设。一是强化家校协作。各中小学要统筹和畅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家校沟通渠道,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组织社会实践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实现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各 地各校要主动联系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帮扶,做好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10.开展好评先选优活动。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市中小学 培育塑造一批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 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每年评选 20 名优秀德育工作者。二是每年评选 20 名“新时代好少年”,推进“扣 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的青少年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的身边榜样,让全市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 三是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案例和德育精品课程评 比,评选典型育人工作案例 20 个、德育精品课 20 节,并面向全 市中小学推送。四是建设德育资源库,发挥“网络德育”功能,开展德育大讲堂活动,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教师讲述自 身的育人故事。五是每年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对推进德 育工作“15510”行动计划、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集体和个人予 以表彰,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