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宣传 > 教育简报

入园诊断思路 专家助力提升

信息来源:五通桥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06-21 12:12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精神,在区域游戏中发现儿童学习,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2021年6月11日,乐山市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游戏专题研究”乐山市五通桥区实验幼儿园第一次入园诊断教研活动在五通桥区实验幼儿园开展。

上午,乐山市市教科所幼教教研员戈文丽老师,市学前教育中心组成员蔡敏艳、李露平及井研县幼儿园刘勇一行幼教专家对我园进行第一次入园诊断。本次入园诊断活动主要围绕“现场观摩研讨、园本教研、交流研讨、深度对话”四个方面进行。

http://59



一、综合情况汇报交流工作

观摩开始前,围绕幼儿园近年来开展的工作,温燕园长、教养主任杜晴、副教养主任温霞分别就区域游戏推进工作、混龄活动开展情况及家长社团相关工作给老师们做了简要分享。

二、游戏现场望闻问切

在分享结合后专家组深入游戏现场,先后走进美工区、涂鸦区、种植区、建构区、沙水区、攀爬区、美食区。专家组老师一边观看游戏一边发现问题,在游戏现场给老师们“指点迷津”。

三、园本教研现场观察

副教养主任温霞带领老师们就混龄区域游戏如何组织回顾,结合老师们现场回顾情况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混龄活动中,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回顾?在回顾环节,教师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支持幼儿表达他们的想法?针对这些问题,实幼教师们群策群力、协作攻关。

http://59



四、深度对话专业引领

园本教研结束后,专家组结合游戏现场观察、园本教研情况、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把脉问诊”。会上专家老师以对话的形式来触发教师的思考,精准的诊断和层层追问为我们理清了家长社团指导机制下的全园混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蔡敏艳园长抛出三个问题引发教师思考。一问: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通过追问什么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真”游戏、混龄活动和班级活动有什么区别,帮助教师梳理混龄活动的价值在于给予幼儿自然、自主、自信、自由的游戏氛围。二问:教研主题聚焦的中心是什么?通过引导教师思考回顾环节的研讨是聚焦在回顾游戏还是聚焦在教师与孩子的回顾环节上、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跑题了是什么原因,引导教师关注教研主持人的重要性。三问:家长社团的价值在哪里?引导教师思考家长社团的价值导向、家长社团的框架结构、怎样指导家长社团,在开展家长工作中要不断叩问,反问、追问,寻找到最适宜的指导方式,将家长社团工作做实做深。

李露平老师就“种植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1、发挥家长社团机制,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建设,让幼儿做决定。2、开展全收获下的种植活动需要思考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收获什么?3、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工具材料支持幼儿的种植活动,采摘后孩子们很关注自己的采摘果实,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非标准的测量工具去支持幼儿探索大小、高矮、粗细的关系。4、在观察幼儿种植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到教育契机,孩子们采摘后都会告诉老师我的辣椒大,那种这个“大”具体指向什么,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说清楚。5、回顾环节主体是幼儿,要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空间。

刘勇老师以她们本园正在开展的跨班共享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为例,分享了以先行班的方式逐步推进跨班活动,提出了混龄活动可以先同班混龄再跨班混龄最后到全园混龄层级推进的形式开展,这是一个充满“阵痛”的过程。

最后戈文丽对本次诊断活动作全面总结。在肯定幼儿园不断完善改进教育实践的同时,提出幼儿园后续思考和行动的路径:

1、行动跟进:幼儿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思考如何决策?回到游戏现场反思什么样的游戏才真正适宜幼儿?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2、扎实抓教研:用教研唤醒教师觉醒,以疑生问,因问而研。在教研活动中要找准真问题,找到解决园本问题的最佳方案。

此次入园诊断不仅为我们理清了“病因”更重要的在于为我们后继行动提供了“良药”。所有教师们表示除了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外,大家更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魅力及其背后的专业性,专家的指引为我们带去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后继我们将会认真领悟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将其内化并化为行动指南。相信五通桥区实验幼儿园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