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乐山市教育局美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全面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强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功能,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将我市2024年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发展概述
(一)概况。乐山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和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四川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开足开齐上好美育课,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并公布美育课开设和挤占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第二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营造“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加”的美育熏陶氛围,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行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基础数据。全市有中小学 362所,班级7709个,学生总人数348746人。其中普通小学193所,班级3586个,学生 160669人;普通初中83所,班级1192个,学生58305人;普通高中16所,班级701个,学生33194人;职业高中14所,班级569个,学生2602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42所,班级859个,学生34239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5所,班级298个,学生11697人;完全中学9所,班级504个,学生24618人。
全市共有美育专(兼)职教师2463名,生师比142:1,其中:音乐专职教师779人,兼职教师470人;美术专职教师755人,美术兼职教师459人。市级专职美术教研员1名、兼职音乐教职员1名;市(县)两级专职音乐教研员10名、兼职音乐教研员4名,专职美术教研员11名、兼职美术教研员4名。
全市中小学校应配音乐专用教室535间,实有音乐专用教室610间;美术专用教室535间,实有美术专用教室575间;其他艺术活动室496间,艺术场馆123个。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338所,24所不达标,达标率93.4%,配备达标需要资金缺口为156.4万元,较比去年减少了738万元。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
坚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指标,不断完善美育教学体系,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乐山特色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局长(校长)担任组长,体卫艺科科长(音、美室主任)为副组长,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大美育、全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途径。
(二)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质量
1.加强美育教师的配备。加大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总体不缺编但结构性缺员问题、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规定课时(学分)和课外美育活动需要以及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科学合理核算学校美育教师数,配齐配足配强美育教师。2024年,全市配备美育专职教师67人,其中:美术35人,音乐32人。
2.加强美育教师的培训。2024年,我市组织67名美育新教师开展岗位培训,41名骨干教师开展市级优秀教育人才分层培训,40名美育教师开展乐山市2024年教师培训市(州)统筹实施项目美育教师培训;选派中小学校71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74名骨干教师(其中农村学校教师49人)分别参加了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美育浸润行动“百词微课”“百歌传唱”“书法”等专项培训;指派91名管乐骨干教师参加四川省乐团指导教师公益第四期和第五期课程的培训,80余位专业教师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艺术展演“意林杯”四川省第十届管乐展示、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第二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等活动现场观摩学习 ;我市还组织全市美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标解读与教学实践专题培训、书法课程开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专题培训、教学大比武和优质课比赛等展示观摩活动。
3.加强美育场地器材建设。全市财政部门全面加大了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及时补充更新音乐、美术器材设备。2024年,全市投入艺术教育经费2882万余元,其中专用教室/艺术场馆建设经费1061万元,艺术教育器材经费776万元,艺术活动经费1045万元,新建艺术场馆11个,其他教学设备设施按计划补齐。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拓宽美育教育教学形式
1.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坚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指标,把美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整体方案中,严格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美育课时的现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美育教育“晒课表”活动,学校艺术类课程开齐率达到100%。同时,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的渗透和融合,不断丰富拓宽美育教育教学形式,学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2.开设地方艺术课程。注重艺术教育的开发与创新,充分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艺术名家进校园开展艺术辅导,并与本地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设戏剧、舞蹈、绘画、剪纸、竹编、茶艺、泥塑、版画、扎染等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作为学校美育第二课堂内容,融入美育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有效激发了中小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同时,聘请社会文化专业教师、民间艺人进校园担任兼职艺术教师,使得地方艺术课程得以实施,传承地方文化。
3.培育创建艺术社团。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本校资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学校艺术特色,发扬本土艺术文化。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培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如:沐川草龙、夹江年画、峨眉二小的漂漆、黄湾镇小的棕编、峨眉实小的泥塑、罗城小学武术、犍师附小曲棍球等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美育品牌正在逐步形成。全市中小学校组建了艺术社团2454个,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100%,持续培育优秀学生艺术团2个,继续提升了校园艺术文化的品质,树立了美育工作典型。
4.打造校园美育文化。各级各类学校积极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每年至少举办1—2 次艺术节,开展内容丰富的全员参与的美育展示活动。各校结合自身艺术发展特色,确定学校文化建设主题,设置艺术展板专栏,展示特色艺术课程内容;各校还用学生的优秀绘画、手工作品布置校园,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清新、优雅、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为师生搭建美育成果展示和审美鉴赏平台,构建文明、健康、平安、美丽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美育品味塑造美育品牌。
(四)搭建展演平台,绽放艺术风采
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积极组织鼓励全市中小学校所有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经典诵读、书画比赛等活动791场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5月—8月,组织全市362所中小学校开展2024年乐山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遴选优秀艺术节目、作品及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64件参加省级评选活动,荣获省级一等奖13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26个,乐山市教育局和峨眉山市、市中区、马边彝族自治县、沙湾区4个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获得优秀组织奖,戏剧《春天在这里》被推选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4月—8月,全市11个县(市、区)近10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大力营造了书画传习的浓厚氛围。其中,144名小选手参加市级现场决赛,22名乐山青少年参加了省级现场决赛,共有11名乐山青少年选手斩获了多个组别的一二三等奖,所获奖项数量超过上一届活动。作品《香雪图》成为大会嘉年华晚会中国画开卷唯一介绍作品。8月,第二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活动中,我市获得8个奖项,其中,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教师组1个)。9月,组织开展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活动,遴选11个优秀戏剧(戏曲)节目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评选活动,其中乐山市第十二中学《刀马旦》、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的节目《袖.春秋》入选全省决赛,因故弃赛。11月,“意林杯”四川省第十届管乐展示活动中,我市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7月—10月,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分别参加了第六届四川省少年儿童图画书创意活动、四川省首届原创儿童书画讲读作品征集活动和四川河湖长制主题绘画、摄影和短视频征集活动,共获得各类个人奖项36个,优秀组织奖5个。我市还开展了乐山市“第七届筑梦中国•绘响乐山”艺术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全方位开展美育浸润。
(五)完善测评机制,提升艺术教育质量
认真完善《乐山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艺术科目考试方案》,加强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学校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情况(含真实性、有效性)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切实掌握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2021年,市教育局制定《乐山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艺术科目考试方案》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与学校的艺术创建活动、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与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实施。我市初中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现全覆盖,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4年全市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测评率达100%,其中,初中阶段测试合格率100%。
(六)统筹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美育工作
统筹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开展“走教”活动,选派75名县域内中小学校音乐、美术学科专业教师,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定期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开展走教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缓解农村学校音、美教师紧缺的压力。二是鼓励美术馆(画院)、剧院(场)等艺术类场馆(所)为中小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师资。主动引导中小学走进乐山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通过“美育+实践”“课堂+场馆”的方式,多元化服务和提升学校美育质量。三是邀请优秀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兼任美育副校长、美育辅导员精准对接学校需求,协调公共文化机构与学校合作共建,鼓励传统文化传承人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各地各校建立“家、校、社”共育共管的美育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目前,全市49所学校聘请美育副校长或美育辅导员共计86人,3所学校成功创建“‘嘉阳河’川剧艺术普及展示基地”,18所学校建设成“乐山曲艺传承发展基地”,四川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7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8所,有特色亮点校园文化品牌的学校约30所。
三、典型经验
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基础上,我市组织各级各类学校不断丰富拓宽美育教育教学形式,以“大美育、全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不断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各地各校深植地方文化传统厚土,着力挖掘民间、民俗等美育特色资源;兼容古今多样艺术门类,培育全学段艺术特色学校;多种渠道开展艺术教育、教师培训,丰富艺术教育成果形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一大批符合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明显提高。
(一)建立展演机制
建立面向人人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艺术展演展示机制,每年组织一次市级、县级综合性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非遗传承、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舞蹈等群体性美育实践活动。
(二)打造艺术特色
挖掘民间、民俗等美育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特色,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了优秀学生艺术团75个,创建四川省优秀学生艺术团5个;培育市级艺术特色学校20个,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19个。其中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的“小巨匠彝族银饰工作坊”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另外沙湾“铜河印记工作坊”、峨眉山市武术、沐川草龙、“嘉阳河”川剧艺术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学术研讨、研学实践活动,促进艺术教育、文化传承、文艺创新相得益彰。
(三)深化文教合作
聘请优秀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兼任美育副校长,负责配合学校开展美育工作,协调公共文化机构与学校合作共建,帮助学校教师、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美术、非遗等领域提升专业性。鼓励学校自主选配美育辅导员补充美育课程师资,促进综合艺术课程开展。鼓励聘请社会文化专业教师、民间艺人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开发地方艺术课程,传承地方文化。
四、年度展望
我市将计划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创新美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多元化的美育评价方式;加大对农村学校美育设施设备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的城乡美育校际帮扶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的社会氛围。
乐山市教育局
2025年1月24日
主办单位:乐山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乐山市翰园街219号 联系电话:0833-2434150
网站标识码:5111000036
蜀ICP备20024885号-1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